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 2021-7-5 10:09:00 | By: fzlyfxmlcm1020 ]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句成语(俗语)男女老少耳熟能详,也都懂得前因后果哲理。1969年我刚到建瓯渔村路后插队那年,和几个福州知青用辛勤的劳动,很有收获地实践了这则代代相传、万古不变的自然规律、人生真谛。
69年四、五月期间,我们去插队还没几个月,就向邻居社员学习种植各种时令蔬菜。那时候生产队还没给知青分配自留地,我们就捡来石头在知青屋门前左边的一堵矮墙边上堆垒围挡,再用木棍竹条在上面筑好篱笆,圈起来填土加高,做成直径约1.0米、高70~80公分的土垛。5月1日我们去小松镇(公社)赶墟买了几草盆带土的冬瓜秧苗儿,小心捧回来马上种在土垛里。我们每天早晚都往土垛上浇点水,不久,阳光雨露滋润了小生命,土垛上的十几棵冬瓜苗芽陆续长成瓜蔓了。看着冬瓜茁壮成长,我们都很高兴,更加细心照料。很快,满土垛都是冬瓜苗,为了重点保证,我们忍痛割爱,拔掉好多相对细小的瓜苗,留下四、五株壮苗全力栽培。我们有时也给冬瓜苗蔓施些农家肥,堆上搅拌着牛屎的草木灰。待冬瓜长出巴掌大的叶蔓时,我们干完农活收工回来到屋后的山坡上砍回几根小竹子,插在土垛里,小心翼翼地扶起趴着的瓜秧让它们顺杆往上爬。
      很快,那几藤瓜秧缠着绕着爬上小竹竿,几天后再细看,它已经直窜竹竿尾梢。我们赶紧歇工一天,大家弄来五、六根约两米高的栲木叉丫,在土垛四周平地竖立起来,上面再横七竖八地支着木橼和竹条,一架八九平米的瓜棚像模像样地展现在知青屋前。天气越来越热,我们都看着这几棵冬瓜藤越长越粗,每隔两三天都会惊喜地发现瓜棚架上的瓜藤参差不齐地相继开出黄花,继而比赛似地争先恐后结出毛茸茸的小冬瓜。于是我们加大追肥力度,几乎每隔两三天就抬出我们夜尿桶往瓜藤根部浇泼。矮墙往上走几步就是知青们的茅厕,舀几瓢人粪浇肥也是挺方便的。然后看着一天天长大的冬瓜,垂挂在瓜棚上,生产队社员经过我们的土垛看到后都称赞我们种的冬瓜长势良好,可以赶得上当地人种的瓜果。即将收获的喜悦挂在我们脸上,个个乐滋滋的。大约是当年8月以后,这架瓜棚陆陆续续结出过20几个硕大的冬瓜,瓜长40来公分、直径(不规则的)大约有20来公分,重量都一二十斤左右。整个夏天我们餐桌上几乎都是冬瓜主打菜,那时大家不怎么会烹调,没学着一瓜多吃,平日里也只是酱油煎煮冬瓜,或是用福州带来的虾米、虾干清煮冬瓜汤,虽说简单但对于我们来说已经很享受得了。到了10月国庆节后,那几藤的冬瓜仍在结果。我们还产生过自制冬瓜糖的念头,只是那年代砂糖限购难买而作罢。那时邻队知青来路后村玩,羡慕我们的种植成果,我们都会摘下1-2个冬瓜让他们带回去分享。
      在栽培这几棵冬瓜的头一个月,大概是早稻收割前的六月里,我们在路后村口的生产队牛栏前,找到一块长满荆棘野草的的空地,几个知青齐心协力,斩草除根,开荒整出几畦菜地。我们撒下绿豆种子,经过春末初夏的阳光雨水的沐浴,很快一大片豆芽就破土而出。社员告诉我们,绿豆耐旱,所以不用经常浇水。因此这片绿豆我们没怎么管理,也就锄一次草,好像还施撒一次化肥,生命力旺盛的绿豆秧苗居然枝繁叶茂向我们展示,继而长高。那段日子我们参加生产队劳动,出工前、收工后时常荷着锄头顺路或拐道来看即将长出豆荚的那一片绿豆地。
      路后社员说种绿豆很划算,种下去只要60~70天就可以收成了,也就是生长期2个月多。就这样,我们种下的那块半个篮球场大的绿豆长出豆荚由绿转紫逐渐成熟,8月底,我们知青全体放了农忙假,一大清早都拿着箩筐,来到这块绿豆地,大家都耐心地逐棵逐棵折摘挂满紫色豆荚的绿豆枝,往箩筐内壁用力敲甩几下,再抖一抖,颗粒饱满的绿豆随着豆荚很快就落在箩筐里。我们将收回的绿豆晒干一两天后,一过称,居然有7~8斤之多,天道酬勤,丰收了!
      这些自己栽种的绿豆,我们或是熬绿豆汤,给辛劳的我们自己防暑降温;或是抓把绿豆浸泡一夜,隔天捞起来放在笊篱托底的脸盆里,再拿个脸盆对扣盖住继续泡水,时而浇水,三四天之后,扣盖的脸盆被泡发的豆芽顶翻了,原来脸盆里的绿变成满满的一吋多长的豆芽,理所当然地成了我们知青餐桌上的一盘时令豆芽菜。

 
 
发表评论:
 

时 间 记 忆
<<  < 2022 - >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最 新 评 论
最 新 日 志
最 新 留 言
搜 索
用 户 登 录
友 情 连 接


 
天涯博客欢迎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