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参加农民骨干通讯员培训
[ 2021-9-5 11:47:00 | By: fzlyfxmlcm1020 ]
 
那年参加农民骨干通讯员培训
乐一屋

     在家里翻看旧相册,一张年代久远的的黑白老照片激活我记忆深处的密码,随即跳出相关的往事印象,联想许多。
    那是1976年的3月5日至3月16日,我受大队党支部指派,参加建瓯县举办的第一期农民骨干通讯员培训班学习。为核对更详细的培训时间,我特意找出保存多年的几本插队务农时天天使用的《社员劳动手册》,也就是出工记分本。细看照片,这期学员有32人,其中女学员10人,都是从本县各公社抽调来的插队知青和回乡知青。同时,还有县革委会宣传部门报道采访岗位的七、八个工作人员随同跟班学习。3月5日那天,我乘坐早班车到了县城,立即找到县委宣传部,持我们小松公社革委会的介绍信向会务组报到。又被通知,“马上买车票赶到离县城十几公里的培训班所在地徐墩公社大院,集中食宿在该公社招待所。”我以为那是捡到一个好公差,不用风吹雨淋太阳晒,每餐都有肥肉大白菜,当地社员对参加公家会议的羡慕地称之为“吃软工”。的确,回到渔村大队后,大队文书还给我打了12天的出工证明,让我带到林场,记入我当月参加集体生产劳动的工分册。
    不过,常言道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在12天紧张的培训学习里,前面阶段大部分时间,开始是县宣传部领导作政治形势报告,讲路线斗争、讲大批判等等,然后转入xinwen专业教师和有经验的老报道员给大家上专业记者的理论课程,都是讲授通讯稿写作的基本常识即时间、地点、人物和shijian等消息报道基本要素要件。
    后几天时间里,转入理论联系实际。培训班将学员分成七、八个采访小组,每人发了2本县革会印制的红色塑料封皮“采访手册”,派往各公社实习。我和3位刚刚认识不久的学员成为一个小组,被安排前往建瓯县房道公社,集体采访当时全省颇有名声的房道公社卫生院创办的“扁担医院”这个“新生事物”的典型事迹。
    我们一到房道,把行李往公社招待所一撂,马上一起奔去公社卫生院。因为培训班要求我们在短短的三、四天实习期里,通过采访,合作写出报道稿,交给培训班审稿合格才算结业。魏院长热情地接待了我们,和我们回顾谈起他们创办“扁担医院”的故事。原来,该卫生院那时候认真遵照“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的”指示,本院医务人员组织医疗小分队走出病房、走出医院,挑上医疗器械和常用医药的担子,爬山涉水,深入乡村,主动为缺医少药的农村社员们看病治疗,送医送药,解除痛楚。此举深得当地社员的普遍欢迎和赞许,被社员们形象地称为“扁担医院”。在听了魏院长的详细介绍后,我们几个学员第二天又分别找了几个医务人员进一步了解“扁担医院”人员如何克服山高路陡,迎风雨,冒严寒,顶烈日,战酷暑常年坚持开展巡回医疗的感人的事迹。第三天,我们就开始动笔撰写采访稿了。大家做了分工,有的写开头部分和结尾段落,有的写主题内容,有的描述重点事迹,文笔较好的就负责统稿全篇。因为都是新手,我们又是第一次合作写稿,白天一整天我们都没能拿出像样的报道初稿。吃过晚饭,继续写作。农村停电早,晚11点过后,房道公社水电站拉闸了。我们只好点上几根蜡烛,挑灯夜战。经过一个通宵的不停地撰写修改,天刚蒙蒙亮,我们这个采访写作小组终于合作完成了集体作业。看着十几页由我誊正后的通讯文稿,大家松了一口气,互相看着熬夜的黑眼圈,开心地笑了,终于赶在第四天完稿。当天上午我们就赶紧回县城交稿给指导老师--建瓯县委报道组的朱苍梧老师。忘不了那天早上,为跑步赶去搭乘开往建瓯的长途汽车,我居然跑得小腿抽筋,一时痛得寸步难行。在县委宣传部办公楼里,朱老师认真仔细地阅看刚完成的稿件后,充分肯定了我们几天来的采编成绩。当然,他也对我们的采访报道稿做了更好的修改润色,并且表示,作为《福建日报》特约通讯员,他一定要将这篇稿件推荐到《福建日报》去,力争尽快见报,以此鼓励我们。
    培训结束回去不久,我们这个实习报道小组学员们果然都看到了《福建日报》刊登我们集体采访撰写的宣传建瓯县房道公社“扁担医院”全心全意为农村社员们搞好医疗服务的典型事迹长篇报道。
 
 
发表评论:
 

时 间 记 忆
<<  < 2022 - >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最 新 评 论
最 新 日 志
最 新 留 言
搜 索
用 户 登 录
友 情 连 接


 
天涯博客欢迎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