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 话 啤 酒
乐一屋
盛夏酷暑,辛苦劳作了一天的人们都喜欢呼朋唤友或在家里或上街找个大排档,炒上几碟菜,喊来几瓶啤酒,开始嗨皮起来了。在消凉解渴中,有的天南地北猛吹牛皮、胡侃大山,几多潇洒,几多惬意。有的工作不顺、遇上烦事,怨叹“老天不公”寻找“杜康”自我麻醉。虽然只是低酒精度啤酒,多喝几瓶也会让人醉醺醺的。啤酒是许多年青人交际应酬得基本标配,常常不是小酌就是大喝,甚或美眉们聚会都也要喝两杯。说起来我的一些朋友可能不相信,我刚下乡当知青那会儿,第一次尝试啤酒后,当时非常的不喜欢啤酒。
1969年5月1日上午,我们建瓯路后自然村的8个上山下乡福州知青和渔村大队其他生产队知青一样,从春耕大忙的稻田里洗净泥腿,暂时解脱繁重的农活,不约而同早早去公社所在地的小松老街赶墟。这是我们插队后的第一个五一劳动节,也是下乡3个月后的第三次赶墟。小松的墟日以往是逢5日一墟,继而改10日一墟。那天随行的生产队周队长告诉我们说,农业学大寨大干快上,农村一年四季都有忙不完的农活,为了叫社员们天天出工参加生产队集体劳动,更为了不让社员经常上集市交易农产品做买卖,阻止小生产者到自由市场走资本主义道路,1969年小松公社革委会就将当地的墟日改为逢30日一墟即每个月只准社员赶墟一次。为了充分享受这难得的每月一天的农休日(不是法定假日,没出工不记工分),我们这些城里下来的学生刚下乡还是很注重劳逸结合,都嚷嚷着要改善伙食欢度五一,于是在熙熙攘攘的墟市挤来挤去,总算买到了两三斤的猪肉、一小条咸带鱼和半竹篓的泥鳅和十来个芋头蛋等。回村之前,林知青直奔供销社买了一瓶700毫升装的啤酒,那是上海的“光明”牌啤酒,我们也赶了时髦喝啤酒,路后知青伙食团是我记账,所以至今还记得那瓶啤酒是5角6分,这在当时是很奢侈的伙食改善了。更让我忘不了的是那天中午庆祝五一劳动节聚餐,桌上没摆上其他酒,我们村8个知青(其中一位女知青)居然连这瓶啤酒都没能喝完,大家第一次品尝啤酒,以为很享受,谁知刚刚呷一口,就感到不是那回事,期望值立马下降。有的知青喝了后就说好像在喝泔水(就是猪吃的发馊味淘米水和剩饭剩菜水),简直难以吞咽。有的知青喝了后说是如同在咽服中药汤,大家直呼太难喝了,但是既然那么贵买来,我们不甘丢弃,更不肯浪费,每人勉为其难,都只再喝了一两口。我的感觉二者兼而有之,又苦又涩,难以入口,当地农家自酿的红粬糯米酒比这好喝多了。不过,赶墟买回的猪肉带鱼和泥鳅芋头蛋等菜肴,倒是被没有油水的我们8个知青很快一扫而光,可是那瓶1斤4两装的光明啤酒却还剩下小半瓶再也没人想喝。故此第一次尝试啤酒,没有给我留下可口美好的回忆。就这样,我在建瓯渔村插队近10年里,再也没有喝过啤酒。那些年我和当地社员相处得很好,经常被请到他们家吃喜酒宴席等,各村知青之间也常有互相串门蹭饭,我们都只是喝农家糯米酒或是供销社大队代销点散装的地瓜烧等白干,就连我每次回福州探亲,与同学、朋友相聚饭局,谁也都不喝啤酒,有人甚至说是“那是在喝马尿”,回顾个人七十年代餐饮记忆,我是非常排斥啤酒。
到了八十年代初,厦门从英雄的海防小城一跃成为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电影电视里外国人喜欢泡酒吧、喝扎啤的夜生活引领着人们进军啤酒了。刚开始厦门酒市场生啤(又称鲜啤)畅销,酒贩子骑着三轮车载着几只装满生啤的大塑料桶,满街吆喝着叫卖。因为生啤便宜,每斤记得才两、三毛钱,许多酒民纷纷拿着大牙缸、大钵头打了四、五斤生啤回家,炒盘花生米煎两个蛋就是下酒菜,大快朵颐,好生享受。随着改革的深入、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生活好过了,喝生啤满足不了酒民的味口,更为了炫耀有钱、显摆身份,都争先恐后地开始喝起了瓶装啤酒。当时玻璃瓶装的啤酒清一色每瓶700毫升,简易木箱装的每箱24瓶啤酒。夜色来临,劳累了一天的人们都使劲地整箱整箱搬来啤酒,庭院里、马路边随意可见三五成群喝啤酒、侃大山的酒友们。特别是炎热的夜晚,大街小巷、厅里屋外,都是纳凉喝酒的人们,爱喝啤酒的年轻人呼朋唤友、猜拳行令,好不热闹。厦门生产啤酒的厂家纷纷应运而生,地产啤酒市场更兴旺发达起来,有厦门冷冻厂生产的“鹭江”牌啤酒,有厦门侨星化工厂生产的“厦门”牌啤酒,还有厦门酿酒厂生产的“丹凤”牌啤酒,这些品牌的啤酒每瓶价格一般都是1.20元左右。那时“青岛”牌啤酒,是高档货,需要侨汇券才能买的到,普通市民都较少买得到。当然也有外地生产的“钱江”牌等啤酒进入厦门市场,每瓶价格也就是1.10元。外地啤酒长途运输,日晒雨淋,而且旧货积压周转慢,不怎么吸引酒民。厦门人更喜欢豪饮本地啤酒,既有本土观念,更主要的原因是地产啤酒现产现卖,新鲜口感好。从而促进厦门各生产啤酒的工厂生产效益日益飙升,都在使劲生产啤酒,大把赚钱,更是在无情商业竞争。即使这样,市面上地产啤酒还是gong不ying求。爱喝啤酒的人们都得走后门、搞批条。那时天天都有人手持批条到这几家工厂gongying部门排队提货。由于生产啤酒跟不上销售啤酒的进度,厦门一度啤酒紧俏、严重缺货,那些厂长和供销科长们都躲着亲朋好友,深怕他们讨要啤酒,不好应付。
1980年后,我来鹭岛工作也快两年了,但是还没成家,平时在喜好啤酒的朋友、同事的怂恿诱惑下,开始学喝啤酒了。从浅尝辄止开始,再慢慢提升、大口品尝,每次先是只喝1-2瓶,找到舌尖麻麻的感觉,打个爽爽的酒嗝就尽兴了。继而酒量增长,每次3-4瓶还觉不够。每一次回福州探亲,我都会和曾经一同插队渔村路后的知青好友上街找个街摊,要来几瓶冰镇啤酒,切上半只卤鸭,大快朵颐叙当年。到了九十年代,参加同学、同事及老知青聚会,我居然每次都可以喝到5-6瓶,还是700毫升原装啤酒,酒桌上大家常调侃我是“啤酒王子”,自己也颇为得意地举着啤酒瓶,大呼小叫“再干一杯、再来一瓶”,这同当年刚去农村当知青初尝啤酒时,居然一瓶的啤酒8个人都没能喝完相比较,简直不可思议
如今,随着年岁增大,又听说啤酒喝多了会产生尿酸高、引起手脚关节痛风等不利因素,我的啤酒瘾正在自觉消退,如今出去和老朋友、旧同事聚会,也都尽量少喝啤酒。虽然厦门满街又有进口德国等外国生产的易拉罐黄啤黑啤以及五花八门的各款啤酒,我都努力克制,时时告诫自己不能再贪杯,更不敢随心所欲地猛喝啤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