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岁走向茫茫青春第一站
[ 2021-10-29 15:15:00 | By: fzlyfxmlcm1020 ]
 

十八岁走向茫茫青春第一站
乐一屋

    想起50多年前的1969年2月,未满十八岁只上九个月初一的我算初中毕业了,跟随福四中66届初三学生的哥哥去闽北插队,从福州到建瓯的那一路艰辛,真是铭心难忘。
    福州四中第一批上山下乡知识青年按照福州市革委会四向办统一安排,在临近过年的前10天(1969年的春节是2月17日),就是在2月7日晚上九点多乘坐福州开往南平的知青专列,前往南平专区建瓯县小松公社渔村插队落户。
    1969年2月7日下午,大家按照通知先到福四中集合,统一乘车前往火车站。那天晚上在福州火车站广场不时响起“毛主席挥手我前进,上山下乡革命”的口号声。当晚9点多钟,我们在一阵阵豪情壮志的喊叫声和难分难舍的哭泣声中懵懵懂懂地告别了故乡榕城。汽笛声划破福州火车站月台的夜空,也撕碎了知青父母、兄弟姐妹的离别伤愁。
    无情的列车咔嚓咔嚓地起步了,运送知青的客车徐徐驶离福州,我迷迷糊糊、晕晕沉沉地睡着了。半夜里,感觉应是次日凌晨一、两点钟的时候,知青专列缓缓停靠在南平火车站。因为要等建瓯县革委会“四个面向”办公室的干部派车来接,我们整列火车的福州四中知青全部下车在车站月台等候。寒冬腊月闽北山区夜半三更格外冰冷,知青们一个个都被冻得直哆嗦,脑瓜灵活、年纪稍大些的知青就很聪明地悄悄躲进车站月台后面的车务工房里,和铁路值班员工一起围着木炭火盆烤火取暖。那天我脚上穿着平底薄垫的松紧舌口布鞋,一双脚板早被冻得麻木没有知觉。为了驱寒生暖,我就站在月台上不停地一二一跺着脚,双手边搓边哈气。
    2月8日上午八九点钟之后,只见一辆辆敞篷解放牌大货车接连不断开进南平火车站,几个领头的组织者手拿一沓名册单大声呼喊,一会儿工夫,聚集在月台周围近千个知青们赶忙拎着自己的棉被衣箱和脸盆网兜等行李按照分配到各公社各大队的名单纷纷集合站队,然后相拥携带行李攀爬上指定的贴着编号的大卡车。上午十点多钟,在锣鼓喧天、喇叭震响的欢迎声里,二十多辆运送知青的汽车一辆紧接着一辆开出南平火车站广场,驶向偏僻的建瓯山村田野。
    那时南平至建瓯公路全程69公里,我从小就怕汽油味,更何况是乘南平到建瓯的山区长途汽车。为提防晕车,上车前我就抓紧服下2片晕车宁,车子开出闽北山城南平市区没多久我就晕了,在弯弯曲曲、崎岖不平的山路上颠簸难受极了。实在坚持不住的我赶紧挤到车厢最后边,身子倾伏在车厢后挡板对着徐徐后退的公路呕吐狂喷,身体极度疲乏,非常希望汽车快快开到目的地。一路上我无精打采,过了中午,很多知青在车上纷纷拿出面包饼干就着军用水壶填充肚子,我在晕车中,没有食欲。车队沿途停靠哪些公社都不晓得,插队多年后才知道卡车驶过大横、房村、南雅等公社。那天车子开进建瓯县城我也不晓得,汽车开开停停,行驶两三个小时后,迷糊中觉得有知青卡车在小松地界的沿途村庄公路边停靠下来,后来有的伙伴告诉我,车队分别经过小松公社上元、穆墩、湖头、定高、李园及小松等靠近公路的所属大队,路边的公社大队干部们把到达本大队的知青们接走。
    我们乘坐的这辆卡车驶过离建瓯县城20公里的小松公社革委会所在地,仍然没有停靠。乘坐这辆车上五十多个男女知青们开始恐慌了,因为这是驶在最后一辆的知青卡车了,眼见太阳西斜,天色渐晚。终于,卡车把我们载送到溪水两边高山耸立的公路旁,在一座白色小平屋前停了下来,听说是养护公路的道班房。我们看到不远溪流上高高架着简陋小木桥,有个村庄。这地方距离小松公社约3公里,渔村大队革命领导小组动员二三十个社员敲锣打鼓的前来欢迎我们福州知青。他们举着小红旗站在公路中。看到这场面,大家纷纷下车,准备卸下各自行李。但是随车负责安置接收的带队干部同欢迎队伍里某个头儿模样的农民哥嘀嘀咕咕简单碰头后,又喊我们全体赶紧上车,说这只是大队安排前来迎接的人群,我们的汽车还须往里开(后来了解到那位农哥是渔村大队革领组副组长,大队接收知青工作当时由他负责)。
    这下马上就乱阵了,知青们都不愿意了,再往里开不是更加偏僻的山旮旯了?我们最后一辆车停靠的大队,和前面早已下车的知青他们落户的村庄相比,离建瓯县城更远了,若去小松公社办事也得走很远的路程。所以大家吵着闹着要马上搬行李下车。带队干部和来欢迎的渔村负责人赶紧向知青解释说,现在车子暂时停靠在公路道班房附近的自然村,那是上栏生产队,公社和大队这次没有分配给上栏村的落户知青计划,之前的1月中下旬,已有七、八个建瓯本地知青安排到这插队落户了,不再接纳。现在车上的50来个福州知青按照渔村大队和小松公社早先研究好的方案安排到除此之外的渔村大队其他各个生产队,现在先请大家上车到里面不远(大约8、9华里路)的渔村大队部去吃晚饭,等晚上大队干部要开会欢迎知青们,第二天(即2月9日)上午再宣布分配名单,而且马上会有各生产队派社员来接大家。
    知青们赶忙交涉,现场乱起来,很快知青们激动的情绪被随车带队干部和渔村来迎接的头儿们用毛泽东思想说服平息了,50来位知青又全部被动员再次上了卡车。汽车往里行驶大约二十分钟后,停在公路的一个小山村,我们被招呼下车,说到了渔村大队部所地的樟树自然村,当时也称下渔村。全村大概只有二十来户农家,虽然已是黄昏,家家户户都在做晚饭的时候,不过很多人还都跑到大队部看热闹。我下车果真看到在一栋白墙屋的大门框上正中央有颗红五星,门边上垂挂着渔村大队革领组的红漆字长木牌。渔村大队早已安排人员在队部给远道而来的福州知青做好晚饭。
    经过一天一夜的乘火车坐汽车的长途跋涉颠簸,我们50多个知青既累又饿,一个个争先恐后拿着饭碗挤到热气腾腾的饭甑桶前,抢木勺装米饭,大家都端着饭碗就这酸菜米汤狼吞虎咽地站着吃。晚饭过后大队领导叫我们赶紧简单洗漱休息。疲倦的我们知青都很快解开各自棉被,把草席摊在地上,打地铺睡在大队部里,准备好的几个房间都不够,我和好几个知青还被安排睡在大队的稻谷仓里,又暗又闷,只能将就克服一个夜晚。
    2月9日清晨吃过早饭,大队领导就宣读安排各生产队落户的知青名单。我记得按照公布的分配名单,50多个福州知青三五成群地被安插到樟树、前岚、下坑、马历、大东、六坑、腊溪、上仰和路后等八九个自然村(生产队)。上午八九点,接到任务的生产队派人来了,村庄在公路边的生产队多是拉着手板车来接,在山坳里的生产队则是带着扁担、绳索和箩筐来接知青挑行李。我和我哥及他同班同学知青润3个幸运地分配到路后生产队,大队部(樟树村)向外四五公里山村,但更靠近小松公社墟街地。当时我们3个就等着亲自来接我们的路后生产队周队长,尽快帮我们把行李装上板车,去路后村安顿下来好休息。周队长是个热心人,他还在知青群里转悠着,看到有知青找大队干部反映困难、请求照顾兄弟亲友在一起,周队长听说后顿生同情之心,就主动帮他们向大队领导说情,表示路后村还可接收两、三个。于是大队干部临时商量后部分更改分配方案,同意路后村再接收3个福州知青。这样我们6个紧随周队长推动堆满行李的板车朝着命运安排我们插队落户的生产队—--路后小山村缓缓前行,将开始共住一院屋、同吃一锅饭的知青生活(当晚从更远村庄又逃出要求照顾的他们另2个伙伴)。从此8个福州知青相携走上漫长曲折、苦辣酸甜的茫茫知青之路。
 
 
发表评论:
 

时 间 记 忆
<<  < 2022 - 10 >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最 新 评 论
最 新 日 志
最 新 留 言
搜 索
用 户 登 录
友 情 连 接


 
天涯博客欢迎您!